杭州大象画室

首页 > 资讯 > 艺考资讯

3平方米画室:六旬老人坚守“炭画像”

2011-07-23

许建安在认真作画
许建安在认真作画

  见证行业兴衰

  许老先生的杭州画室仅有3平方米,斑驳的老屋墙壁上挂满镶着镜框的画像。记者登门拜访时,许老正一手拿着炭笔,一手拿着放大镜,仔细地在一张老照片上描画。

  许老的父亲也是一名“画师”。在他14岁时,父亲便留心教授。25岁那年,他开始接手画室。20多年前,干部职工的月薪只有三四十元,但他每个月的收入有五六百元,每天都有接不完的活,一天仅休息6个小时左右。当时的画室比较多,仅在石狮就有三四家。

  “随着相机的普及和人们观念的变化,画像行业一直走下坡路,我画室的面积也由之前的40多平方米缩小到现在的3平方米。”许老遗憾地说,以前,人们会在节日的时候和家人到画室,画像留念,但后来,市民多用相机,画室的业务就局限于给往生的人画遗像。久而久之,市民就形成这样一个观念:过世或即将过世的人才会画人头像。

  现在,许老一个月平均能画二三十幅画,每月收入三四千元,但扣除租金等花费外,每年也赚不了多少钱。其他画室收益也大体如此,因而纷纷关门。

  “炭画像”后继乏人

  现在,许老接的画单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“修补”照片。经常会有人将已去世长辈的照片拿给许老,让他依着照片再画一张原生态的画像。许老自豪地表示,为去世的人画像,既是对亡者的尊重,更是对生者的安慰。画成的像只要不被虫咬、火烧、水浸,保存上百年没问题。而照片,过了十几年就会开始褪色了。这也许是画像这种老工艺能够在照片放大、电脑画像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,仍保有一席之地的缘故。
  画像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人画活,神似形似。不仅仅眼神要画好,面部肌肉、轮廓,甚至脸上的皱纹也要画得惟妙惟肖才行。这不仅需要后天的努力,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天赋。许老曾经收过两三个徒弟,但没有一个能坚持做这一行的。

  “或许有一天,炭画像行业会淡出人们的视线。”对此,许老倒是很洒脱:市场决定一切。

  核心提示:

  炭画像是个古老的行业,在相机未普及前,人们想留下自己的影子都要找画像师。但随着相机的普及,它渐渐被冷落,人们一般只给往生的人画像。虽然生意没落,然而,64岁的许建安,在石狮市区新华路一间仅3平方米的画室,坚守着民间艺人的执著。(记者杨佳彬 文/图)